0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体验 - 购买电器需谨慎“温暖消费”备忘录

购买电器需谨慎“温暖消费”备忘录

  时间:2008年01月05日  浏览次数:2029 次

天气越来越冷,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办公室里都会觉得不够温暖,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一些取暖的小物件,像暖手宝、取暖“小太阳”等等这类的取暖物品,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东西又经济又实用,但是,在这样的小物件被铺天盖地地卖出之后,安全问题谁来保障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暖手宝
  暖手还是“烫手”?

  本月初,沈阳一名女学生在使用贮水式暖手宝时被烫伤,胸口、胳膊造成了深二度烫伤,烫伤面积在8%—9%。据了解,入冬以来,沈阳各大医院收治了大约10余例因暖手宝破裂或爆炸而被烫伤的市民。
  记者在沈阳市中街的多个路边小店看到,各式暖手宝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价格从15元至50元不等。记者随手拿起一个15元的电暖水宝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做工十分粗糙,连最重要的电源插头处都是歪歪斜斜的,且插头处的塑料也很薄,根本经不住长期使用。此外,包装盒上没有任何使用说明,仅有一个生产厂家的名字,也没有相关的产品合格证明材料。随后,记者又拿起店主推荐的“质量不错”的25元的暖手宝看了一下,发现这种暖水宝同样也没有任何产品合格证明。
  沈阳市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没有暖手宝的相关安全认证标准,所采用的都是生产厂家自己设定的使用安全标准,因此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这类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些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对消费者身体造成伤害。

  本报提醒:选择购买暖手宝之类的产品,应该去正规商场或大超市购买,选择品牌产品,注意察看产品的合格证明、说明书,并留下购买发票。使用这些产品时一定要以安全为前提,各种注意事项不容忽视。

  “小太阳”
  真的可以当“太阳”吗?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位于沈阳市皇姑区的某家用电器卖场,各种取暖器琳琅满目。据一销售人员介绍,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卤素管取暖器、红外反射式取暖器、电热油汀、对流式取暖器等品种。
  “这么多品种怎么挑选?”
  “选电暖器主要看散热效果。”旁边一销售小姐表示。
  “‘小太阳’取暖器卖得最好,现在这里没货了。”销售小姐说:“房间10平方米以内,放置这款小型取暖器,散热速度快,携带方便,价格便宜,最合适了。”
  记者注意到,价格在160—180元左右的圆形取暖器、电暖器,都贴上了“暂无货”的小标签。
  可是随后记者在该电器卖场的客户服务部看到了两位前来退货的客户,他们退的都是这种“小太阳”式的取暖器,记者了解到他们来退货的原因都是“这种取暖器没用几天就坏了,质量没有保障,再也不想买了。”

  本报提醒: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个别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劣质原材料和容易损坏的设备,极易造成线路短路的问题,形成火灾隐患。另外,便携式取暖器如“小太阳”、卤素取暖器等,有不少是用升降式台扇的模具改造安装的,头重脚轻,稍有外力施加于顶部,就容易翻倒,一旦翻倒没有注意到,就可能造成局部地方受热过度,引发火灾。提醒大家,买这类的取暖物品时,一定要买质量有保证的产品。

  发热内衣
  跟保暖内衣是一回事吗?

  天气转冷,御寒的衣物当然成为冬季消费的热点。因此保暖内衣、发热内衣等各种各类的御寒衣物就出现了。近年来,高档发热内衣由于具有吸湿、主动发热升温的特色,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形成了新的内衣市场。而保暖内衣是被动保暖,是通过减少透气性、减少热量的散失,达到保暖效果,内衣自身不会主动发热。所以发热内衣的定价较高,其售价可能要高于保暖内衣3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个别商家拿保暖内衣当发热内衣卖,为谋取更高的利润,采取各种手段误导消费者:混淆概念,在终端销售环节,业务人员故意混淆保暖与发热、普通纤维与发热纤维、保暖内衣与发热内衣的概念,把普通的保暖内衣当成发热内衣卖;随意标注,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非发热纤维,却在产品标识上标注成发热纤维;夸大宣传,在没有检验标准、没有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验证的情况下,通过对广告片进行剪辑等手段,把实际只能升温1摄氏度或2摄氏度的发热纤维夸大成能升温5摄氏度的假象。

  本报提醒:发热内衣不是保暖内衣。发热内衣中应用的发热纤维,具有吸湿、主动发热效果,即发热内衣的热量由内衣主动产生;保暖内衣则是通过减少透气性,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失,达到保暖效果,这种热能并非由内衣产生。建议在选购发热内衣时,查看产品是否贴有标明发热纤维名称、发热效果和添加比例的黄底黑字“发热内衣”标识。

分享到: